18995000990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区域再集中;全国1800多个县市的农村居民向县城集中——
我国未来城市化的两个趋势
姚洋
城市化意味着中国的结构转型从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城市还有集聚和创新的效应,这样的转型能自动带来经济增长。根据我个人计算,过去三四十年里,我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左右。城市化对消费的贡献也很大,因为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3倍以上。到2035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5%,由此带来的消费增加足以弥补老龄化带来的消费下降。
我国未来的城市化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区域再集中,另一个是全国1800多个县市的农村居民向县城集中。关于第二点,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实现县城和村庄的融合。
趋势一:人口再集中
人口再集中,指的是人口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集中,然后到了城市化区域里又进行分散。这个趋势在..很多..都发生过,我把它称为人口的“大集中、小分散”。
比如,美国的地理面积跟中国差不多,人口3亿多,但是摊开美国的地图,会发现美国人口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包括东海岸、西海岸、五大湖地区,以及佛罗里达州,其他地方人口较少,中西部经常开车一个小时见不到一户人家。另外还有日本,国土面积很小,但人口集中也非常显著,东京——名古屋——大阪这个高铁里程不到两个小时的狭窄区域里,集中了日本全国60%至70%的人口。
我国未来也会形成一些城市化区域。..已经宣布了九个中心城市名单,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围绕这九个城市将形成七个大的城市化区域,包括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安咸阳、郑州开封、京津冀地区。可以预见,到2035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5%以上,全国60%以上的人口将集中在这七个城市化区域里。
这种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是非凡的:
由此,我们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考改革等。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从2012年春天就开始提出,但这个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太激进,比如让县级及以下城市..开放,只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居所就可以申请户口。这在全..都没有先例,连美国都有户籍制度。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是用居住证代替户口登记,弱化户口所附带的公共服务属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公共服务拉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是“十四五”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高考是户口
趋势二:县域经济的发展
未来城市化的另一个趋势是农村居民向县城集聚,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县域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自2014年以来,劳动力流动趋于平稳,跨省流动人数基本停止增长,开始了返乡创业的潮流。我们从这一现象中也要看到乡村隐性失业在增加,因为我国统计失业只统计城镇,不统计乡村。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下一步不能让这些脱贫的人再返贫。因此,我们今后的目标要从脱贫攻坚转到..推进乡村振兴,使农村继续发展。到2035年我国仍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居住在农村,这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大约三四亿人。即使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哪里?不是发展农业,因为农业只占我国GDP的8%,15年前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已经来自非农业。未来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核心必须是为农村居民提供较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机会。
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应该实施人口就地城市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然应是主力。举个例子,我的老家江西省新干县在过去十年实现了飞速增长,整个江西省近十年在全国GDP的排位上升得非常快,从垫底省份基本上到了中游,这与江西加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大批人口返乡创业有很大关系。
新干县现在有35万人,支柱产业是箱包产业和灯具产业,都属于中低端产业,其箱包产业占到全国中低档箱包的80%。箱包的利润很低,一个箱包只赚5块钱左右,但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就是个福音,因为到工厂里去干活,基本上四五千块钱的月收入就有保障,勤快一点上万也有可能。这些年村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人开始买小轿车。农村居民买小轿车是富裕的标志之一,因为小轿车不能跑运输,完全是消费品。
类似这样发展水平中等偏下的县城,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实现快速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这些地方仍然应该是主力。所以,有了产业,我们的扶贫成绩才能有..,乡村振兴才有基础,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
(作者为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